应诏
曹植〔魏晋〕
肃承明诏,应会皇都。
星陈夙驾,秣马脂车。
命彼掌徒,肃我征旅。
朝发鸾台,夕宿兰渚。
芒芒原隰,祁祁士女。
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爰有樛木,重阴匪息。
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望城不过,面邑不游。
仆夫警策,平路是由。
玄驷蔼蔼,扬镳漂沫。
流风翼衡,轻云承盖。
涉涧之滨,缘山之隈。
遵彼河浒,黄阪是阶。
西济关谷,或降或升。
騑骖倦路,载寝载兴。
将朝圣皇,匪敢晏宁。
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
轮不辍运,銮无废声。
爰暨帝室,税此西墉。
嘉诏未赐,朝觐莫从。
仰瞻城阈,俯惟阙庭。
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恭敬地接受圣上的诏书,为赴朝会来到京都。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饱马轻车正好赶路。
下令管行伍的长官,做好戒备,不要耽误路途。
清晨从鸾台出发,傍晚时分便到达了兰渚之地休息。
平原茫茫无边际,来往的男男女女数不胜数。
经过诸侯的公田,生长得茂密的庄稼让人心欢欣。
路上虽然有高林浓荫,但着急赶路不敢歇息。
虽然携带着干粮,行步匆匆没有时间停下来食用。
遇到城邑不问津,路过市镇也不去游玩。
车夫扬鞭驱策马匹,沿着大道往前行。
四匹黑色的骏马雄壮而威武,口沫飘飞情高昂。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79篇诗文 712条名句
蒙少不修书传
《三国志》〔魏晋〕
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蒙子霸袭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霸卒,兄琮袭候。琮卒,弟睦嗣。
拟东城一何高诗
陆机〔魏晋〕
西山何其峻。层曲郁崔嵬。
零露弥天坠。蕙叶凭林衰。
寒暑相因袭。时逝忽如颓。
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曷为牵世务。中心若有违。
京洛多妖丽。玉颜侔琼蕤。
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
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思为河曲鸟。双游沣水湄。
定情诗
繁钦〔魏晋〕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